光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光学科普

光学史上的今天(馆内原创)—— 一代宗师叶企孙

日期:2021-07-16

123年前的今天,1898716日,一代宗师叶企孙出生了。

c854-ivmqpci8540712.jpg

你或许知道中国的两弹之父,知道航天之父、导弹之父、力学之父等等,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谁。你可能知道清华的物理系很牛,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创始者是谁。众所众知,我国有23位科学家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9位(彭桓武、钱学森、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赵九章、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竟是由同一位老师培养的。在历史的卷轴里面,他就像是被遗忘的人,不被世人所知,但他对国家的贡献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这个人就是叶企孙。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一位长久不为我们所知的“大师中的大师”——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

c2ec-ivmqpci8540817.jpg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号企孙,1898716日生于上海,是七兄妹中最小的孩子。叶家是书香门弟,家境比较富有。叶企孙三岁开蒙读书,六岁入私塾, 1911年(宣统三年)2月考入清华学堂(年仅12岁),成为清华第一批学生。1920年(民国九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7113日辞世,终年79岁。

幼年时期的叶企孙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到了青少年的时候,更是给自己定了6条做人做事的定律:谨言慎行,不议是非,踏实做事。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他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女,他的一生是孤单的。他的一生也是热闹的,因为他的学生,他有热爱的事业,时间于他而言是充实的,做自己热爱的事和工作并肩同行就是最大的幸福。

2171-ivmqpci8540771.jpg

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那种青翠的朝气里,满满的是中国大学的刚刚起步的生机。1918年,他留学美国,后来在哈佛读博士,导师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实验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

f109-ivmqpci8540727.jpg

27岁回清华执教,很清楚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但他却毅然决然的回国了。据他的学生回忆:第一届学物理的有四个人,第二届只有两个人,第三届只有一个人。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到三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的,所有的课都是他一个人开,不是他想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他想请人家来,人家不来,也请不到。

他执教之严也是出名的,他的课给李政道的分数只是83。他允许这位学生不听自己的课,因为你看的参考书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实验做的不认真,要扣去25。他去世后多年,亲人发现他一直留着当年的那三张答卷,写在泛黄的昆明土纸上。

0696-ivmqpci8540743.jpg

叶企孙先生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叶企孙一生有关教育的著述甚少,但他作为主要领导者、策划者参与了清华物理系、理学院的创建,从物理系、理学院的办学中可窥见他的教育理念。从1926年到1937年,他先后为物理系和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一批学者。当时吴有训还只不过是刚到校的普通教师,资历年纪都不如他,他却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他在1929年又组建了清华理学院,其中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6系。

bfbd-ivmqpci8540756.jpg

叶企孙先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抗战前毕业的九届学生五十余人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杰出学者,如: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彭桓武、张宗燧、胡宁,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施士元、钱三强、何泽慧,力学家林家翘、钱伟长,光学家王大珩、周同庆、龚祖同,晶体学家陆学善,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翁文波、傅承义,以及秦馨菱、李正武、陈芳允、于光远等。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生中,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有:黄昆、戴传曾、李荫远、萧健、徐叙瑢、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解放后毕业于清华物理系、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有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黄祖洽、胡仁宇、蒲富恪等。

两院院士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用改变了中国,他无愧为“中国光学之父”。但他却谦逊的说:“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叶企孙、严济慈,该如何称呼他们呢?”可见科学家们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在处处体现。

沧海桑田,历久弥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伟人背后的叶企孙,因为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他们,就没有国家在某个领域的伟大,中国的科学研究、物理研究是在他的努力奉献下才得以生根发芽和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