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是第六个国际光日。2018年5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这一天设立为“国际光日”。“国际光日”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强调光在科学、文化、艺术、教育、医药、通信、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为何将“国际光日”设立在今天呢?
1960年5月16日,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采用掺铬的红宝石作发光材料,应用发光强度很高的脉冲氙灯作抽运光源,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他用这台机器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此后,激光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与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并称为“20世纪人类的四大发明”。
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发明者西奥多·梅曼
中国第一台激光器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时隔一年多,1961年9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了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虽然比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晚了一年多,但是自身有许多特色,尤其是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表明我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的研制者由当时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王之江教授主持设计,并与邓锡铭、汤星里、杜继禄等人共同制成。王之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光研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王之江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激光之父”。
王之江教授和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激光”的名字由来
你知道“激光”两字是谁命名的吗?“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单词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通过受激发射光扩大”。起初,我国科技人员根据英文全称将它译为“光受激发射”。钱学森觉得译名太长,建议改称“激光”。译名修改后很快被相关各学科和社会各界接受,实现了名词的统一。
“激光”名字的命名者,著名科学家、气动力学家钱学森
激光器的发展历史跨越了几十年,随着人类对激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进步,激光器的性能得到了提升,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从最初笨重而低效的红宝石激光器到现在高功率、高效率、多功能性的各种激光器,为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激光器,我们才能让激光发挥它的神奇作用,在工业、医疗、航空航天、娱乐等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其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发明60周年时,王之江院士给青年写的信中寄语年轻一代要敢为天下先,好好学习,独立思考,解放思想,让中国的创造发明推进人类社会的前进。希望激光器的发明以及背后的故事能够激发我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所帮助。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第三展厅展示了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模型,在“国际光日”到来时,欢迎大家一起来探索“激光”的魅力吧!
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模型(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第三展厅)